今年以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持续强化服务保障,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上半年蚕桑产业迎来丰收季,全区养蚕收入达27.24亿元,蚕农收入显著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农户正在分拣蚕茧。(潘忻燕 摄)
7月17日,记者在石别镇土桥村新村屯养蚕户郭孟佳家中看到,他正在为即将上蔟的蚕虫整齐摆放好方格蔟,以便蚕虫上蔟结茧。郭孟佳告诉记者,由于今年鲜茧收购价格每斤最高可达到34元,所以今年的养蚕收入也较为可观。“蚕种比较好,质量比较过关,我们也养得好,上半年养了七批,(产量)在1300斤左右,因为今年(蚕茧收购)的价钱比往年高,所以今年养得好,价钱高,收入也可以。”养蚕户郭孟佳说。
即将上蔟的蚕虫。(潘忻燕 摄)
农户正在剥茧。(潘忻燕 摄)
近年来,宜州区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小蚕共育技术,从蚕室消毒、小蚕共育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加强养殖技术指导,确保从源头上实现产量与质量的双突破。加强宣传桑蚕奖补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对有发展条件、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帮扶,指导农户做好桑园管护,及时除草、施肥、桑园病虫害防控等。同时,有关部门积极对接市场,拓宽蚕茧销售渠道,推动蚕茧优质优价收购,让科技兴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蚕农,不断推动蚕桑产业向多元化、深层次发展,让小小的蚕茧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产业。
农户正在分装即将售卖的鲜茧。(潘忻燕 摄)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区桑园面积保持39.6万亩,蚕茧产量4.54万吨,比去年(4.42万吨)增长2.7%;养蚕收入达27.24亿元,比去年(25.64亿元)增长2.3%;发种量110万张,其中小蚕共育99万张。
消息来源:宜州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