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赋能广西忻城桑蚕产业振兴

产业要升级,人才是关键。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在广西忻城县红渡镇六蝶村桑蚕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生动展开。来自“组团式”帮扶的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18名师生利用暑期深入桑蚕产业一线开展研学活动,破解粤桂协作赋能下的乡村振兴升级密码。

4.jpg

图为研学活动师生合影

基地内,立体桑叶种植技术将亩产提升至3000公斤以上,自动化轨道喂蚕设备高效运转,从结茧到缫丝的完整工艺链条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对传统桑蚕业的深刻重塑。“我们坚持‘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借粤桂协作东风学习广东先进经验。”六蝶村驻村第一书记郭进磊介绍,“基地已带动近100户农户参与,实现年户均增收2.8万元。”在蚕茧采摘现场,该校陈漫冰老师引导学生深思:如何让忻城的优质桑蚕产品插上“数字翅膀”,飞向更广阔天地?学生莫雪君表示:“这次研学让我看见了蚕茧背后的产业链与科技力。我渴望用所学电商知识,为家乡桑蚕产品打造线上品牌!”

5.jpg

图为忻城职校的思政教师陈漫冰现场授课

据了解,在粤桂协作资金精准发力下,援建的红渡镇六蝶村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展销厅拔地而起。这座位于黑山屯文化综合楼的枢纽,成为展示与销售六蝶村乃至忻城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窗口。线上直播带货热火朝天,线下与定点帮扶单位紧密对接,展销厅的蓬勃运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稳定注入收益。与此同时,展销厅还肩负起展示六蝶村桑蚕产业文化以及中小学生研学项目的使命,为乡村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目前,忻城职校已与六蝶村已正式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校党支部书记梁如佩展望:“我们将紧贴地方产业需求,引入广东资源,开设电商运营、农产品直播等特色课程,在‘田间课堂’培育学生兴农本领与爱农情怀。”六蝶村党支部书记李宝珍对此寄予厚望:“广东帮扶教师和职校师生带来的理念、技术与创意,正为桑蚕产业注入新活力,这是粤桂协作赋予我们最宝贵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是粤桂东西部协作深化教育帮扶、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通过将课堂搬到产业振兴一线,帮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深刻领悟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激发职教学子“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责任担当,为培养更多“懂技术、能吃苦、肯奉献”的乡村振兴实用人才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消息来源:人民网